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辐射 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 GB 18280.1-2015 (一)

GB 18280.12015是关于医疗保健产品辐射灭菌的第1部分,具体规定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的详细解读:

一、标准性质 强制性:GB 18280.12015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意味着在相关医疗保健产品辐射灭菌领域,必须遵循该标准的规定。

二、标准内容 灭菌过程开发: 规定了医疗器械辐射灭菌过程的开发要求,包括灭菌因子的选择、灭菌参数的确定等。 灭菌过程确认: 明确了灭菌过程确认的步骤和方法,确保灭菌过程能够达到预期的灭菌效果。 常规控制要求: 提出了在常规生产过程中对灭菌过程的控制要求,包括灭菌设备的校验、灭菌参数的监测等。

三、与旧版标准的差异 相比GB 18280—2000,GB 18280.12015增加了多个方面的描述,如灭菌因子和过程的特征、产品定义、灭菌放行以及过程控制的有效性等。 这些新增内容使得标准更加完善,能够更好地指导医疗保健产品辐射灭菌的实践。

四、标准的实施与意义 实施:该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并由全国消毒技术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确保了标准的权威性和实施效果。 意义:GB 18280.12015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医疗保健产品辐射灭菌的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同时,该标准也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有助于推动医疗保健产品辐射灭菌技术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灭菌要求是 (二)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灭菌要求为,无菌医疗器械是指产品上没有存活的微生物,是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以无菌状态提供的医疗器械产品,是医疗机构、公众不需要进行灭菌而直接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建立不同级别的生产洁净环境,从原材料、生产过程、人员卫生、设备的洁净、物料、人流等方面要求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微生物污染控制到标准规定的可接受水平。灭菌是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繁殖型或芽孢型微生物)。无菌医疗器械的无菌不是绝对的,只是把微生物存活概率减少到最低限度。当前无菌医疗器械的灭菌概率标准规定为10-6,即百万分之一。医疗器械常见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辐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其灭菌要求应遵从相应的国家标准。

什么是医疗器械灭菌周期,有什么要求吗 (三)

灭菌周期

介绍

灭菌是指消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包括无菌和不完全无菌物品。灭菌周期是指从开始灭菌到结束灭菌的整个过程。按照灭菌周期的要求,可以分为B类、S类以及N类三种灭菌周期。

B类灭菌周期

B类灭菌周期通常适用于患有较多致病微生物的囊袋或管状器械。由于B类灭菌周期具有较高的消毒杀菌效果,因此适用于手术器械的灭菌。

在灭菌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专用的灭菌器材,如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化学灭菌剂等。B类灭菌周期的灭菌时间一般为30分钟,温度和压力也需要达到一定标准。

S类灭菌周期

S类灭菌周期适用于中等级别的微生物消毒,如一些血液净化器材、牙科器材等。S类灭菌周期的灭菌时间较短,一般在10-20分钟左右。

在S类灭菌过程中,通常使用的灭菌器材为高压蒸汽灭菌器。通过高压蒸汽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杀灭大部分的病原微生物。

N类灭菌周期

N类灭菌周期适用于一些不太容易污染的器材,如理化试剂、文具、注射器等。N类灭菌周期的灭菌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为5-10分钟左右。

在N类灭菌中,通常使用的是低温等离子气体灭菌器。这种灭菌方式不会破坏材料的物理性质,能够确保器材的完整性同时杀死微生物。

注意事项

无论是哪种灭菌周期,都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消毒操作,如正确的手部消毒、准确的灭菌时间、正确的负压包装等。此外,不同的器材、设备也需要选择适合的灭菌方式和周期。

在选择灭菌周期时,需要注意不同的灭菌周期对器材材质的影响。例如,高温蒸汽灭菌周期可能会影响塑料材质的完整性,而低温等离子气体灭菌周期可能会使某些金属材质表面发生变化。

结语

灭菌周期是保证医疗器械和物品消毒杀菌的重要措施。使用正确的灭菌方式和周期,可以避免被污染物品的传播,保证患者的健康。无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在日常操作中都需要注意基本的消毒要求,确保医疗器材和设备得到完善的消毒。

ISO 11737微生物灭菌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方式?微生物灭菌验证怎样做最有效? (四)

ISO 11737微生物灭菌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方式ISO 11737微生物灭菌的核心目的是清除医疗器械上的细菌等微生物,将非无菌产品转变为无菌产品,确保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无害性。选择最适合的灭菌方式需考虑以下因素:

医疗器械的材质与结构:医疗器械的材质(如金属、塑料、橡胶等)和结构(如管腔、关节、缝隙等)会影响灭菌方式的选择。例如,耐湿、耐热的器械首选高压蒸汽灭菌,而不耐湿、不耐高温的器械则可选择环氧乙烷灭菌(EO灭菌)或低温等离子灭菌。

临床用途与风险水平:医疗器械的临床用途和风险水平也是选择灭菌方式的重要考虑因素。对于高风险、直接接触患者体内组织的器械,应选择灭菌效果更可靠的方式。

灭菌效果与残留物:不同灭菌方式的灭菌效果和残留物不同。高压蒸汽灭菌效果最可靠,但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器械;EO灭菌和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也较好,但可能留下一定的残留物,需评估其对患者和器械的潜在影响。

常用的灭菌方式:

高压蒸汽灭菌:是耐湿、耐热器械的首选,利用蒸汽极强的穿透力杀灭微生物,效果可靠。环氧乙烷灭菌(EO灭菌):适用于不耐湿、不耐高温的器械,灭菌效果较好,且灭菌所需环境条件低,对物品无损害。低温等离子灭菌:残留物质对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和患者的潜在影响相对较低,适用于畏热、畏湿的医疗器械。微生物灭菌验证怎样做最有效微生物灭菌验证是对ISO 11737微生物灭菌程序的保障,确保医疗器械的无菌状态。最有效的灭菌验证方法应包括以下步骤:

验证方式的选择:最大限度的重现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实际使用时的灭菌场景。灭菌验证过程更适合采用微生物培养的验证方式,以直接评估灭菌效果。

参考微生物的选择:根据器械的预期用途、风险水平、灭菌过程的抗力、器械自身生物负载的抗力等因素,选取有代表性的微生物进行验证。

染菌部位的选择:依照产品的临床用途和产品结构选择最适合的染菌部位,模拟最不利的临床使用条件,并易于测试。

染菌评估:确保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上的可回收微生物数量满足验证要求,并设置合适的阴性、阳性对照实验,以评估灭菌效果。

其他注意事项:

湿热灭菌验证:除了采用微生物法,最好辅以热力分布法,确认灭菌过程中相关物理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符合要求。耐受性验证:对于可耐受两次或多次灭菌的器械,应确认灭菌次数或使用期限,或提供每次灭菌后进行器械性能检验的方法和接受准则。生物相容性试验:经过确认的灭菌方法灭菌后,再进行生物学测试,确保灭菌过程对器械的生物相容性无不良影响。综上所述,选择最适合的灭菌方式和进行有效的灭菌验证是确保医疗器械无菌状态和安全性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应综合考虑医疗器械的材质、结构、临床用途、风险水平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灭菌方式,并严格按照验证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灭菌效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天枢律网 关于医疗器械灭菌规范标准最新版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